董文琴:寫好“林區三問”答卷 走出轉型發展新路
2022年03月07日 18:16:14
記者: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轉型發展,關系到國家生態安全大局。能否介紹一下,黑龍江圍繞推進林區轉型發展,在深化體制改革、發展綠色產業、提高林業職工收入等方面的有關情況?
全國人大代表董文琴介紹,黑龍江自然資源豐富,生態環境優良,森林覆蓋率達47.3%,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,是全國最大的重點國有林區,有龍江、伊春、大興安嶺3個森工集團,森林經營面積近1800萬公頃,林業職工28.2萬人,分別占全國重點國有林區經營面積的55.1%、職工人數的73.8%。建國70多年來,黑龍江林區累計生產木材7億立方米,支援國家建設,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。
董文琴代表說,2016年5月23日,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考察調研,首站就來到伊春,作出了“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”的政治囑托,提出了林區轉型怎么樣、生態保護怎么樣、職工生活怎么樣的“林區三問”,為我們奮力走好轉型發展新路指明了前進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近年來,我們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,以改革創新為牽動,以轉型發展為核心,以改善民生為根本,努力讓老林區早日煥發青春活力。
一是蹄疾步穩抓改革,林區體制機制實現新變革。森工改革是黨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,黑龍江省委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,堅持向改革要出路、向改革要發展、向改革要未來,全面推進森林資源管理、社會行政管理、企業經營管理職能“三分離”,如期實現了政企、政事、事企、管辦“四分開”,建立了森工企業運行新體制和森林資源管理新體系。以伊春為例,我們統籌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改革、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和地方黨政機構“三大改革”,2018年組建了伊春森工集團,徹底結束了延續半個多世紀的“政企合一”體制,完成了建市以來涉及面最廣的行政區劃調整,撤銷了15個市轄區,整合設立4縣4區,林區體制機制實現了根本性重塑,轉型發展活力充分釋放。
二是瞄準市場抓轉型,加快生態價值轉換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。生態是黑龍江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,黑龍江省三大森工集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,向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要發展,全省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63億袋,黑木耳產量居全國之首,人參、刺五加等中藥材產量占全國50%以上,紅松籽、榛子等特色堅果產量占全國70%,藍莓、藍靛果、沙棘等野生漿果產量居全國第一,林區經濟由過去的“一木獨大”變成了現在的“多業并舉”,去年全省林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338億元。以伊春為例,通過深入落實黨中央關于碳達峰、碳中和決策部署,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,開展了“生態銀行”試點,去年拿出75萬畝林輔用地,與國開行開展綠色金融合作,獲得了20億元綜合授信,一期4.85億元的項目已經啟動。今年2月23日實現了全省第一筆森林碳匯交易。目前,正在推動6個森林經營增匯試點建設,努力為實現“雙碳”目標作出伊春貢獻。此外,還確定了“生態立市、旅游強市”的發展定位,構建了“4+2”重點產業框架,五年來累計接待游客6500多萬人次、旅游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,較改革前森林食品、中醫藥、綠色礦業產值分別增長了48.6%、80.5%和223.4%。
三是千方百計抓增收,林業職工收入實現新提高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轉型發展、民生為要”。這既是對伊春的指示要求,也是對龍江重點國有林區的殷切囑托。近幾年,三大森工集團采取森林經營崗位承接、特色產業吸納、創新創業帶動等措施,解決停伐后富余職工轉崗就業15.69萬人,林業職工增收54%。伊春打出了一套“向林中轉、向林外轉、向域外轉和公益性崗位托底”的“三轉一托底”就業組合拳,妥善安置林業富余職工7萬多人,伊春森工集團在冊職工年人均工資由改革前的2.7萬元增加到了4.18萬元,增幅55%。就業穩了,收入高了,林業職工的生活更幸福了。
最后,董文琴代表滿懷信心地說道,黑龍江作為生態大省、中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,一定牢記囑托、勇擔使命,有決心、有信心答好習近平總書記“林區三問”政治答卷,做好改革“后半篇文章”,堅決扛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責任,奮力走出林區轉型發展新路子。
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
政府網站標識碼:0000000001 黑ICP備06004973